您现在的位置是:热点 >>正文
从集中消杀到生物防治 广东全民总动员开启大灭蚊!
热点851人已围观
简介 “基孔肯雅”,一个源于非洲坦桑尼亚南部的词汇。用来描述人们感染该病毒后,关节痛、弯腰驼背的样子。而长着花斑的伊蚊,就是传播该病毒的头号杀手。根据广东省疾控局的消息,从7月20日零时至26日24时, ...
“基孔肯雅”,从集一个源于非洲坦桑尼亚南部的中消总动词汇。用来描述人们感染该病毒后,杀到生物萍乡市某某设备专卖店关节痛、防治弯腰驼背的广东样子。而长着花斑的全民启伊蚊,就是员开传播该病毒的头号杀手。根据广东省疾控局的灭蚊消息,从7月20日零时至26日24时,从集一周时间,中消总动全省新增本地病例2940例。杀到生物为尽快阻断疾病传播,防治本周,广东萍乡市某某设备专卖店广东全省开展了为期一周的全民启集中灭蚊行动。
位于中山市的员开黄圃镇,每晚6时,各家各户相约一起点燃蚊香。

志愿者介绍,这个时间是伊蚊活跃的高峰期,大家一起点蚊香,可以把蚊子从家里赶出去,再配合外围的集中消杀,就能最大限度杀死蚊子。

为杜绝后患,伊蚊的卵和幼虫也要一并消灭。家里的马桶、花盆、饮水机托盘、室外的洼地,但凡容易积水的,都要“翻盆倒罐”排查清理。

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热带医学研究所所长 陈晓光:伊蚊产卵还有一个特点叫跳跃式产卵。它不把一次怀胎所生的卵都放到一个滋生地里面,它往往一个滋生地里面产三十只,换个地方再产三五只,就像我们常说的一句话,“不把鸡蛋放到一个篮里面”。没有积水就没有它的生长环境。
对于屋上的积水,也有无人机“助阵”。一旦发现积水点,就有工作人员上去排查,既节约人力,又提升效率。
而这个黑盒子,则是广东省卫健委、省疾控局等多部门,联合南方医科大学研发的“电子哨兵”。科研人员在里面放置了模拟人体气味的诱蚊剂,吸引伊蚊“上钩”、将其扑杀的同时,还能实时监测该位置的伊蚊密度。一旦升高就立即发出预警。此外,科研人员还找到了更有颠覆性的手段:“放蚊子吃蚊子”。
这个明显比伊蚊幼虫体型大出数倍的,是华丽巨蚊。它是伊蚊的天敌,据统计,一只华丽巨蚊在幼虫时期,至少可以吃掉它身边的伊蚊幼虫80到100条。
而且华丽巨蚊长大后,无论雌雄都令人安心:它们以植物汁液和花蜜为食,既不吸血,也不传播疾病。此外,科研人员还在试点另外一种“以蚊治蚊”的手段:在中山大学的“蚊子工厂”,每周能“孵化”出400万至500万只经过特殊处理的“绝育”雄蚊。它们放到野外,与野生雌蚊交配后,会令其产下的卵无法发育。
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病原生物学与生物安全学系副教授 张东京:一次有效的交配可以降低雌蚊一生产下的200至300个后代,在释放区内蚊子的种群密度确实发生了下降。
不过专家也坦言,生物防治的见效速度较慢,它相当于一个提前介入的预防手段。为求立竿见影,在佛山的部分水体中,城管部门还投放了5000多条据说能吃蚊子的“灭蚊鱼”。
但是,这件新鲜事也引发了热议:有的人觉得好,奉劝“钓鱼佬”收手,不要去抓它们;而有的人则担心它们是外来物种,会破坏当地生态平衡。城管部门则紧急回应:不用担心,此“灭蚊鱼”,不是大家议论的北美洲凶狠的“食蚊鱼”,而是本地鱼种。看到报道,有居民直接网购了几条,养在自家鱼缸里。不过专家却提示,这种做法对于灭伊蚊效果有限。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媒生物首席专家 刘起勇:白纹伊蚊的生态习性非常独特,喜欢滋生在小型水体,也就是盆盆罐罐、降雨形成的小的积水、我们养的水培植物的水,像鸡蛋壳接的雨水它就可以滋生伊蚊。显然很多的小型积水是不适合释放鱼类的。
在中山市坦洲镇,人们还把“防蚊灭蚊”知识唱成一首歌。“清源断水第一条,发现积水全清掉,花坛绿化积水器,杜绝蚊虫产毒苗”歌词朗朗上口,通俗易懂。
根据气象信息,近期广东地区还会持续高温并伴随降雨,这为伊蚊繁殖提供了适宜的环境。无论消杀还是生物防治,对抗伊蚊的战斗,还需要继续坚持。
(总台央视记者 姚道磊)
点击进入专题: 广东发现基孔肯雅热Tags:
相关文章
看起来没那么“油”却隐藏着很多能量 减重要学会科学地吃
热点看起来没那么“油”却隐藏着很多能量 减重要学会科学地吃2025-07-31 10:01:26 来源:健康中国微信公众号 ...
【热点】
阅读更多啥操作?A股公司60亿买的“三文鱼”1元抛售
热点吃了6年三文鱼,佳沃食品严重消化不良。无奈,公司只能选择将三文鱼相关资产脱手。当初耗资超过60亿元购买的资产,如今以1块钱的价格,把佳沃臻诚卖给了大股东佳沃集团。天眼查信息显示,佳沃集团是联想控股子公 ...
【热点】
阅读更多触目惊心!湖北一医院被曝上百起过度医疗事件,90%患者都要“挨一刀”?
热点全文共1420字,阅读大约需要3分钟图为手术画面资料图)治病救人的手术台,岂能成为敛财的“收银台”。125份抽查病例中,113份存在过度医疗行为;就诊患者手术率超90%,远超当地平均水平……翻开卫健部 ...
【热点】
阅读更多